园艺博学讲坛总第104期,2022年第11期海外博士后欧洲专场12月14日开讲。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三位博士后史文静、刘颖、钟雨越受邀担任主讲人。学院1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的方式聆听报告。
副经理孙勃教授主持报告会。
史文静博士作了题为“微管在葡萄冷信号接收及下游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微管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报告中重点讲述了她所在课题组近年来探究微管作为传导器对葡萄冷信号接收及对下游转录因子CBF4作用机理的研究情况。
生活中不常见的紫椒,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苷。刘颖博士以关于“蓝光调节紫椒花青素苷积累机制”为题展开报告。她首先介绍了光质调控园艺作物及产品品质的研究进展,之后重点讲述了她所在课题组通过设置不同蓝光配比试验,发现高比例蓝光处理下,紫椒在采后过程中花青素苷的降解明显被延缓,进一步通过组学等技术初步明确了高比例蓝光能够诱导采后紫椒花青素苷的生物合成,最终有效维持紫椒在采后过程中的花青素苷含量。
钟雨越博士作了题为“淀粉生物合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淀粉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之后重点展示了他所在课题组近年来在淀粉多尺度结构关系的物理模型、不同种类高直链淀粉的遗传、逆境等环境下淀粉合成的通路及淀粉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淀粉在园艺作物领域中的未来研究趋势。
期间,三位博士后还分别介绍了自己目前所在国家、高校、课题组其他研究情况。同时结合自身经历,就申请留学、联培、访学等方面做了详细地分享,就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解答。
孙勃教授代表学院感谢三位博士后带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学术报告信息量丰富,研究思路前沿,研究方法先进。也对三位博士后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分享留学申请的经验和技巧表示感谢。同时,通过三位博士后的亲身分享,为学院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机会。希望全体研究生认真汲取营养,结合个人研究方向与内容,瞄准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技术瓶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为园艺学科和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科技力量。
报告人简介:
史文静,本科、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Uni: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师从Prof. Dr. Peter Nick。目前在KIT生化学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冷信号传导中微管以及特殊驱动蛋白对下游转录因子CBF4的影响。博士研究期间多次参与欧洲细胞骨架大会、欧洲分子生物学大会等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研究成果发表在Horticulture research、Plant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期刊。
刘颖,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硕、博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温室园艺专业和植物育种专业,师从Richard Visser教授和Leo Marcelis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花青素苷在紫色辣椒中生物合成和降解的机制。博士毕业后继续在瓦赫宁根大学Horticulture and Product Physiology组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玻璃温室、植物工厂中提高作物品质的环境调控,合作导师为Leo Marcelis教授和Ernst Woltering教授。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Frontiers in Chemistry等期刊。
钟雨越,本科、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生物技术专业,师从Andreas Blennow教授,现为哥本哈根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淀粉生物合成、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期刊。担任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Carbohydrate Polymer、BMC Plant Biology等10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及粮油科技(英文)青年编委。